科研动态

丁娅团队在AnalChem发表药物靶点筛选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3-11-28浏览次数:817


近日,药学院丁娅教授郑秋凌副教授合作在顶尖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IF8.0)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Virus-like iron-gold heterogeneous nanoparticles for drug target screening。药学院硕士生唐佳越、孙琦和谢雨欣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药学院丁娅教授和郑秋凌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本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药物靶标是指能与药物结合,并实现药效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研究发现药物与药物靶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药物可能存在多个靶标。仍有许多药物靶标未知是产生脱靶效应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准确有效的筛选新靶标的方法是药物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化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高准确度、高灵敏度、低成本的蛋白质筛选手段,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方法,如同位素示踪法和二维凝胶电泳法,广泛应用于药物靶标的寻找过程中。但使用传统材料如琼脂糖、磁珠和葡聚糖凝胶作为固相基质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在识别药物靶标时普遍存在分离速度慢、效率低、操作复杂的缺点。

因此,该研究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类似于病毒管状结构的铁—金异质纳米颗粒,用于在复杂的生物基质中筛选药物靶标。结构中的氧化铁纳米粒具备的磁性有利于蛋白质的富集纯化,而位于氧化铁纳米粒表面的金颗粒可提供众多结合位点,与各种含硫醇基团的小分子和生物分子药物形成S-Au共价键,修饰于异质纳米颗粒表面,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以奥贝胆酸作为模型药物,结果验证了该异质纳米颗粒可有效用于药物的富集和靶标筛选,且病毒样结构比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以上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SFC31870946NSFC32271453)和双一流高校前瞻项目(CPU2022QZ12)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3c01762


病毒样”异质纳米颗粒用于药物靶标筛选的示意图


(供稿单位:药学院,撰写人:刘华)

Baidu
sogou